1)第613章 大风起兮云飞扬_重生之吴霸春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13章大风起兮云飞扬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时间进入吴王庆忌十八年,即公元前496年,农历六月。

  吴秦少习山之会后,庆忌又折返郢都,祭祀祝融、太一神,以博取楚人的好感。

  之后,庆忌终于班师回朝,在波涛汹涌的大江之上,吟诵起了历史上汉太祖刘邦所作的《大风歌》。

  站在身后的孙武、范蠡、伯噽等大臣,都能听得出来,庆忌的《大风歌》,是一首楚辞……

  如齐、鲁、宋、卫等中原列国,都有属于自己国家的诗歌,而且体裁都是四言诗。

  譬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譬如“山有扶苏,隰有荷华”,譬如“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诗经与楚辞的不同,在于一个代表现实主义,一个代表浪漫主义。

  诗经的特点就在于它的平淡、自然与“写实”,因此《诗经》可看作是“平民文学”。

  《楚辞》是文人之作,这就理所当然牵扯到文采。

  这并不是说,楚辞的文化水平高!

  吴楚文化相近,与中原文化有所不同,却都属于华夏文化圈。

  因此,吴国想融合楚国,只能从文化方面打开突破口,而不是一味地迫使楚人为奴隶,为吴国付出……

  一旦国破家亡,所有人都沦为奴隶、亡国奴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还。

  不论是老吴人也好,新吴人也罢,在一定程度上,庆忌都是能做到一视同仁的。

  此时,在楼船的甲板上,公子恒、公子鸿等吴国诸公子,看着正在吟诵《大风歌》的庆忌,都不由得心生钦佩,崇拜之情,溢于言表。

  这就是吴王,吴国之君王,他们的父王!

  一个继往开来,完成了古人未竟之事业的千古君王!

  凭借一首《大风歌》,让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庆忌的雄心壮志!

  “父王,儿臣有一事,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这个时候,公子熙忽然站了出来,朝着庆忌躬身作揖道。

  “但说无妨。”

  “父王,我吴国此番灭楚,一战成功,势如破竹。然,儿臣以为,有一事父王必须解决……”

  “何事?”

  公子熙缓声道:“楚国贵族甚多,且不说其原来的君臣,只是各地的封君、公卿大夫及其家眷,便有数万之众。”

  “且楚国立国,迄今为止五百余年,早已深入人心。”

  “楚国之腹地,包括江汉、南阳之楚民,可称之为‘老楚人’,对楚国的向心力极高。”

  “再者说,楚国的腹地,距离我吴国本土甚远。”

  “若故楚地之民叛乱,恐怕一时间当地的守令邑兵难以镇压。”

  “是故,儿臣以为,父王当迁走楚国贵族数万人到吴郡,或是金陵,以充实王都,防止楚人横生枝节。”

  顿了一下,公子熙又道:

  请收藏:https://m.hhttr.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