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五十八章:促膝长谈!(一)_抗日之铁血军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除该路本身营业事务直辖于该路外。所有关系到中国国家及其他主权之各项事务,如司法、民政、军务,警务、市政、税务、地亩等概由中国官府办理。

  有关铁路的组织管理,主要还是沿用沙俄时代的做法,理事长由中国人担任,铁路局长由苏俄人担任。

  1929年7月,中东路事件爆发,引起武装冲突。

  东北当局强行收回中东路电话权,随后查抄苏俄驻哈使馆,搜走两箱秘密资料,并称苏共在哈尔滨苏俄领事馆地窖内召开“第三国际共产宣传大会”,以“俄人宣传赤化,显违奉俄协定”为由,在搜查中将前来领事馆的中东路沿线各站、三十六棚地区各工厂职工联合会、苏俄商船局,远东煤油局、远东国家贸易局等负责人逮捕,抓走苏俄驻哈总领事,同时封闭了苏俄职工会,并强迫中东路苏方正、副局长停职。

  当时中国组织紧急发表宣言,号召全国的劳苦群众,在“国际反赤色日”8月1日举行示威,抗议帝国主义及中国豪绅资产阶级对苏俄的进攻。

  宣言称:苏俄的胜利,也就是中国革命的胜利,苏俄的失败,也就是中国革命的失败!中国革命的失败,也就是苏俄的失败。

  “武装保卫苏俄”的口号就是那个时候被提出来的。

  此时在组织内,“左倾”错误正四处弥漫,而后来的“十月来信”更是将“左”倾错推到了一个高度。

  那位苏俄镀了一层金回来的王名被推上了高位,而后王名去了苏俄,他的代理人伯古则成了他操控的木偶,在莫斯科遥控着组织的大权。

  中东铁路本来早就该归还中国,而且这是沙俄时期为了侵略和霸占中国北方权益的一个产物,中东铁路局说是中俄共建共营,其实中国根本没有从中获得利益,不但所赚取的利润大部分被俄国人拿走,还有签订的各种条约也并没有得到认真贯彻执行。

  在中东路铁路职工中,中方员工只有四百人,而俄方职工则有近三千人。

  而且中方的员工只是担任翻译和低级职员,基本上没什么权势,俄国人大权在握,铁路每年运营的收入全部存入俄国人的银行,中方连非但不能够分到半点利润,就连知情权都没有!

  路局机关行文,除了理事会公文及路局会议决议系中俄文并行外,其余均为俄文,一切财政结算也以卢布为准。

  可以说俄方完全一手把持了中东铁路的路权,中东路之战失败后。中方就更是夹着尾巴做人了。

  现任中东铁路局长鲁德义,副局长简尼索夫就是苏俄方面推荐的,完全把持着中东铁路局的大权,日军占领哈尔冰后。设法获取了中方的权益,将本来中苏合营的中东铁路变为苏伪合营,实际上日本人完全取代了中方的位置获得了中东铁路一半儿

  请收藏:https://m.hhttr.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