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八十三章 相煎(九)_风起1924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都谈不上哪边赚了,哪边亏了。之所以最后达成了这个协议,也都是因为外界的压力而选择的妥协结果。

  。。。。。。

  襄阳城郊,武汉大学农学院的一处试验田。

  此时的水田里,到处都是正在忙着栽种秧苗的老师和学生,这些都是武汉大学农学院农业科学技术专业的师生。

  李恪没有下田,而是在田边站着,在其身旁,武汉大学现任校长王星拱和武汉大学农学院院长叶雅各。

  “王校长,这段时间武汉大学的情况如何?”李恪一边走,一边问道。

  “自从日军被李主席率军打退后,学校的正常上课也就恢复了,虽然时不时有日军的轰炸,但影响并不大。”王星拱回答道。

  武汉大学在武汉沦陷前,就搬到了襄阳办学,不过刚开始的上课很不稳定,加上设施不完善,很影响教学。甚至在之前随枣会战的时候,一度停课,全校师生随时准备办到汉中或者达县等后方办学。

  “那就行,学生的情绪都如何?没有都嚷着去参军吧!”李恪继续问道。

  “这肯定有,现在祖国遭受日寇侵略,不少学生的确都叫着要去抗战杀敌。不过当初李主席的那些吩咐我们一直都严格执行着,加上每个学期都有一定的参军名额,疏导着学生的情绪,所以倒也没发生特别大的问题。

  不过这段时间,对于《苏日中立条约》签订一事,学生们有些群情激愤,认为苏联背叛了我们。”王星拱不禁摇头,他并不是很喜欢学生参与政治,不过却无法杜绝这种现象。

  “这个可以让他们谈,堵不如疏,不过学生更多的是应该好好学习,不要搞不清重点。”李恪建议道。

  李恪和王星拱谈了不少内容,不过却没有离开面前的试验田,毕竟眼前的这片水田,是他来武汉大学的目的之一。

  试验田不算很大,而且还有二十多名学生,所以田里的秧很快就插好了。不过就是不美观,大多有点歪歪倒倒,毕竟这些学生中,有不少人没干过这个插秧的活。

  “李主席,不好意思,让你久等了。”戴着眼镜的李教授热情地握向李恪的手。

  看见从田里走向自己的一个中年男子,李恪握住对方伸过来的双手,微笑地打着招呼,“李教授,没想到你又亲自下田插秧,今年试验田有多少?杂交水稻的研究进展如何了?”

  “这里一共5块试验田,共5个不同的品种,在其他地方,我们还有试验田,用于研究在不同地方,新品种水稻的产量。

  去年培育的那个新品种,最后亩产达到了500斤,所以我们今年看是否能培育出更好的品种,这样我们的粮食不足问题,就能得到极大的缓解。”眼前的这个李教授有些激动,看到自己培育出的水稻产量越来越高,充满了成就感。

  “要是今年的

  请收藏:https://m.hhttr.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