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04章 第 204 章_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元散散名声了。

  ……

  万里蓬山千里路,先从一邑小文场。

  不管声名如何显赫、才华如何了得,是走仕途还是走文道,都须得从县试、府试一张小小考桌开始。

  场下考生百态,尽在裴少淮眼底。

  有那准备充裕的,气定神闲下笔作答,正场的小题对他们来说并不难。也有那耕读学子,许是太过珍视机会,下笔踌躇,直到晌午才渐渐进入状态。

  落日余晖消尽,正场结束。

  帘内大堂,简易封好的卷子整齐堆于长书案上,屋内充斥着一股浓郁的新墨香,矮桌上的几盏朱颜尚未融水磨开。

  泉州下属的五县知县,端端等着裴少淮发话,有人站出来道:“此番阅卷,当以何等标准判定举卷、落卷,请主考大人择一范本,方便我等比对择录。”

  府试录用数额,朝廷并无明确规定,一般十中取一三人,多一些少一些全凭主考官来定。

  所谓“范本”,便是先从众多卷子中选出一卷不上不下的,拟为举卷标准,水准高于此则举,低于此则落。

  裴少淮已经选好了范本,却不急着明示,今日阅卷,重点不在于范本,而在于下面几位县官心里藏着多少名录。

  他笑笑道:“且不急着选范本。”坐在高椅上,望着底下众人,问道,“诸位同僚早五六日前,便已入住贡院,其间仍不停有衙役送来禀帖,本官倒想想问问,在府试之前,诸位究竟收了多少禀帖……或者说是荐牍。”

  “荐牍”顾名思义,便是推荐信,打着“为国荐才举贤”的名号,嘱托县官阅卷时,对某家某个子弟多加关照,助他通过府试。

  十年寒窗不抵一封荐引。

  童试不比秋闱、春闱那般严格,考官权力大、易于上下其手,使得此风愈演愈烈。

  更有甚者,打着禀报公务、上呈禀帖的旗号,打开一看,满帖尽是私事。

  譬如,“谨禀大人:卑职拙才代庖,以荐才之典,谏言几句,吾某叔公之婿,名某某……望大人垂慈。”

  裴少淮此话一出,底下几位县官皆陡然色变,稍作镇定之后,安溪县知县站出来言道:“在任为官,要处置一方事务,总也有些人情世故在的。”

  “做官要懂人情世故,此话不假。”裴少淮严声说道,“但在我这,科考一道只能论学识高低,不能当人情相送,更不能以功名买卖。”

  倘若连科考都变得人情世故了,这世道里还有什么不可人情世故?

  “总就一句话,坐了这把交椅就莫论人情,要论人情就莫坐这把交椅。”裴少淮一言定论,道,“本官不管你们心里记着多少名录,只管递到我跟前的卷子合不合水准,若不是卷子的问题,那便是阅卷官的问题,连点评文章的本事都丢了,不妨回炉再炼炼。”

  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吓得他们胆战心惊。泉州府

  请收藏:https://m.hhttr.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