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章 送报纸_七零新婚夜,包办婚姻也很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四年她都不准备生小孩。

  这么一算,六年后,周霁川三十岁了。

  他能等得起,周家能等得起?

  林清雅忧心忡忡,又见他放下斧头,听他说:“跟我来。”

  周霁川带着她走到正院,还没进门,便听见身后传来一道温软甜美的声音。

  “周同志,我给你送报纸来了。”

  林清雅好奇地回头,瞧见一位穿着列宁装的年轻女同志,正跨进大院门槛笑容灿烂地走过来。

  这位女同志是到周家村插队的知青,叫赵香兰,在公社广播站当值。

  这插队到生产队的知青,除了公社里的正式编制,别个都是要和村民一起上工的,原主对一起上工的知青们也都打过照面。

  这城里来的知青们落户到生产队,多少都在大队安了家。

  赵香兰刚来的时候也是如花似玉,如今晒得满脸暗黄,早已没了当初的青春靓丽。

  林清雅突然有些唏嘘,也充满了敬佩。

  微笑地看向她,赵香兰也笑容灿烂地看着林清雅,走到近前伸出手,唇角露出两颗小酒窝,声音吴侬软语似的好听。

  “林同志,祝你新婚快乐。”

  林清雅伸手和她握了握,微笑说:“谢谢,你找周霁川,他在……”

  院子里早已没了周霁川的身影,转眼又瞧见他从新房门口走出来,穿了一件军绿衬衫,衣领扣得一丝不苟。

  赵香兰把报纸递给周霁川,林清雅又听他们在那里交谈这期报纸上的内容。

  在这个电视广播媒体还没普及的年代,村民们就是听广播站播报新闻。

  听赵香兰说这一期报纸上报道了化工科技人员下乡,支持村民发展集体副业,创办村社企业猪饲料厂的事迹。

  如今全国重点公社都分了养猪指标,哪个公社都想在全国人民都能看见的报纸上挣个荣誉。

  而他们红旗公社因为实在太穷了,连养猪这类重点项目都没分指标,全公社除了人多,没什么优势了。

  全公社没有一个领导带头创办集体企业,带领村民共同富裕。

  林清雅见他和赵香兰在那里热情的交谈,完全顾不上她,心里突然微微泛酸,又拔高嗓门语气平静地喊他:“周霁川。”

  周霁川抬眸,林清雅又说:“我想看报纸。”

  旁边赵香兰惊讶道:“林同志,你识字?”

  看来林清雅没文化,斗大字不识一个,已经传遍了整个公社。

  周霁川目光清冷中透着温和,没露出嘲弄的表情,轻声温柔说:“过来,我读给你听。”

  林清雅走过去,周霁川又朝着赵香兰微笑说:“麻烦赵同志跑一趟了。”

  这是礼貌地提醒她该走了。

  赵香兰轻笑点头,“那你们先忙,我先回广播站了。”说完又转身离开。

  周霁川拿了两把椅子放在院里的方桌旁,让她坐下。

  天高云淡,山野间微风夹着竹叶和松木清香的空气缓缓吹拂,幽静

  请收藏:https://m.hhttr.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