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偏心的母亲5_快穿之活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日清晨凤仪同两小孩一起去镇上,送他们去私塾后转身去茶馆找胡先生,却被茶馆里的小二告知胡先生已经不在这说书了。

  小二说胡先生和茶馆老板打过招呼了,凤仪若有兴趣可在茶馆说书,凤仪拒绝了,即便能女扮男装她也不想太抛头露面,尤其还是在公共场合。

  没了胡先生也会有下一个说书先生,她多等几日便是了。

  就是这几日的时间,凤仪想方设法找到了当初给原主送抚恤金的人,然后顺瓜摸藤发现了村长和吴三的阴谋。

  看上抚恤金的人不止吴三一个,村长也动了心思。

  原主丈夫是为救将军而死,将军当初因受人陷害导致守城失败,逃走后花了几年时间才查出真相重新翻身,洗冤后第一时间便是奖赏当初在他身边支持他的人。

  抚恤金其实已经被上面的人一层层刮走不少,送到原主手上时已经所剩无几,送钱的人并不是村长的人,村长不知道原主还有多少银钱。

  凤仪之前那般高调行事,村长以为他收到的银钱只是小头,真正的大头在凤仪手上,这才动了心思拾掇吴三盗钱,谁知吴三并不争气,钱没弄到手,反而给他惹了一身骚。

  村长要脸面,凤仪要银钱,凤仪和村长面谈后,最终背锅的人是吴三,于凤仪而言,是吴三还是村长认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的钱回来了,虽然不过六两,但也顶得上两个孩子半年的学费了。

  转眼之间,三年时间匆匆而过,三年内凤仪靠卖故事赚了不少银钱,她与说书先生合伙,让他在茶馆里说书赚点小钱,还让他把故事改写成戏剧卖了出去,没钱人听书,有钱人看戏,三年时间,两人都赚了上百两银子。

  凤仪两年前从村里搬到了镇上,她在私塾附近租了个小门面开早餐店,当然做早餐的师傅不是她而是李娘子,凤仪只是个甩手掌柜,她平日无事便去书铺学习这个年代的知识,一是自己感兴趣,二是为孩子做榜样,三是为了才儿的考试。

  凤仪不久前从教书先生那问来了历年相关的童试资料,在书铺里找到些许资料便仔细研究,平日里会与两个孩子讨论相关知识,才儿别的不强,背书能力挺强,又有凤仪替他讲解,学得比同期学生都快,教书先生见他天资聪颖,便也倾囊相教。

  古人早慧,凤仪想让才儿早日参加科举,越早考试越有优势。

  这个时代的科举制度和明清时期类似,县州级别考试叫“童试”,中者称为秀才,省级考试叫“乡试”,中者称举人;而国家级考试叫“会试”,中者称贡士;最高级别就是圣上亲自监考的“殿试”,中者为进士,第一名者称“状元”第二名称“探花”,第三名称“榜眼”。

  童试又分县试、府试和院试,才儿若是考得顺利,一次考完到

  请收藏:https://m.hhttr.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