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4、厘定分毫(书友6到起飞打赏加更1/3)_德昭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木板上面推算出了厘米、分米的长度,并且制作出了对应的刻度线。

  随后,赵德昭让木匠们以这个刻度为标准,裁出了几根一米来长的木尺,标注好刻度之后就做成了第一批的米尺。

  米尺做好之后,赵德昭又用重力垂直的方法,做出了用途更广的三角尺。

  赵德昭清楚,以自己这样的方式制作出来的米尺和三角尺肯定是不怎么标准的,不过没有相关经验的情况下也就只能先这么用着了。

  大不了等到以后有了更科学的办法,再进行相应的换算就行了,就和英尺差不多。

  米尺做出来了,下面的体积和重量标准就好办的多了。

  赵德昭先是让老柳他们做了几个不同规格的天平出来,随后让他们用米尺做标准,做出了几个内边为十厘米的立方体木盒。

  只要把这木盒里面装满水,里面的水就是他这个标准的一千毫升,而这个水的重量也就是新标准的一公斤。

  确定了一公斤重量,剩下的就是用天平进行重量单位的细化了这一步就比较简单了。没花多少时间,斤、两、钱这些细化单位就被定了出来。

  从早到晚,花费了整整一天的时间,赵德昭才算是把这么一套度量衡体系给确立了下来。

  将详细的定制过程进行了记录之后,赵德昭又拿出了几个初始样本作为标准,连带着文字记录一起给封存了起来。

  将这件事情做完之后,赵德昭当着那些木匠的面,把做好的米尺、三角尺、新的称、量具这些东西都交到了翠儿的手上。

  以后这些木匠生产出来的东西就将由翠儿来进行品质监督,判断东西是否符合标准。

  翠儿结果这些东西的时候还是一副懵懵懂懂的模样,她并不明白这些东西所代表的具体意义。

  不过那些木匠可是一个个都看的眼睛有些发红了。

  翠儿不懂,但是他们这些匠人哪里能不懂?今天他们都做了什么事?

  厘定分毫,称量斤两,这都是开天辟地的大事情。

  赵德昭提出来的度量衡体系他们这些亲身参与制定的匠人们可以说是深有体会的,而且他们也都进行了一些初步的尝试。

  虽然说因为和以前的体系有着不小的差距,让他们有些不太适应。但是上手以后他们就发现了,这个十进制的体系比起以前的尺寸长度单位要精确多了,而且三角尺使用起来也非常的方便。

  所以他们都明白,只要假以时日,这一套体系肯定是能被大规模的应用起来的。作为最早参与制定这套体系的他们,相信也就能成为类似于行业祖师爷一样的人物,名留青史。

  可是现在,赵德昭却把这样的一份殊荣交到了这么一个小丫头片子的手上,让这些木匠们好不嫉妒。

  不过这一切的工作都是赵德昭提出并且组织进行的,他们这些木匠们最多就是打打下手罢了,再加上他们还一个个都和赵德昭签下了契约,所以不论是从贡献程度上还是从身份上来说他们都没有资格对赵德昭的安排提出异议。

  就这样,赵德昭成功的迈出了改变这个世界的第一步。

  请收藏:https://m.hhttr.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