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2、声名鹊起_德昭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设。

  而那一首未被题名录的诗词也逐渐的在江宁府传唱起来,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一个叫做赵未央的北方士子。

  随后便是比较例行性质的某些小道消息,说赵未央的诗词是抄的,不循诗词的格式,连标题都还没有之类的抹黑的话。

  对于这些,未羊都没在意,他只是专心的练习着赵德昭给他的,除夕夜的炸弹。

  时间很快就到了除夕夜。

  这一夜的懋楼略显冷清。

  会在这一天还待在青楼里的,除了青楼的工作人员们,基本也就只剩下一些无家可归,又没有找到出路的南逃文人士子们了。

  就在一群人放下往日成见,互相举杯劝慰,以期来年能熬出头的时候,又一个人走了进来。

  未羊依旧和上次一般,和善的与每个人打着招呼,然后在许多人期待的目光中,写下了一篇除夕诗。

  通篇诗词写完,歌女便迫不及待的拿了过去,刚想要念,却又止住了。

  脸色略怪。

  ……

  江宁府的另一处,韩府。

  一场宴席正在厅堂里如火如荼的举行着。

  琵琶脆响搭着打板的节奏,配合着清丽的歌声,让人有种余音绕梁的错觉。

  一曲终罢,主位上的中年男子却是一口气叹出:

  “唉,年年都是这些词曲,听多了也觉得无味了。”

  打板的年轻人开口道:

  “老师,学生前几日倒是听到了一首新词,可以让秦大家与我合奏一番,唱与老师听一听。”

  中年人来了兴趣,对着弹琵琶的女子问道:

  “弱兰,可有此事?”

  女子点头道:

  “近日确有一首无名词,只是我也不知该如何唱合适,只能随便唱几句,老爷凑活听着罢。”

  “哈哈哈,弱兰说凑活,那肯定差不了。”

  很快,琵琶和打板再次响起,那一首“红尘来去散无痕”便响了起来。

  “好,好好好。”

  还没听完,中年人就连说了几个好,随后问道:

  “这诗是何人所作?”

  年轻人简单的将最近流传的关于未羊的事情和中年人说了一遍。

  “又是一个南渡的啊!”

  中年人的话语里带着些许的感慨,随后他又问道:

  “既然这少年旅居于此,你为何不邀他来府上呢?都是南渡之人,本该互相照应才是。”

  年轻人迟疑了一下,回答道:

  “这个少年之前和林家员外走的比较近,或是已经被邀去了林家了。”

  顿了顿,年轻人又说道:

  “而且,也有人说那首诗不像是他这么个少年人能作出来的。”

  “子正,你是在以貌取人吗?”

  “学生不敢!”

  年轻人有些慌张的低下了头。

  中年人略微摇头,并未多说什么。

  自己这个学生文采的确斐然,只是为人狂傲了一些,以为有自己做靠山,在官场上变得飘忽了许多。

  长此以往,绝非益事。

  就在此时,一个下人匆匆忙忙的跑了进来,凑到了弹琵琶的秦弱兰身边。

  “什么,他又写了一首诗?在懋楼?”

  秦弱兰并未掩饰自己听到的消息,于是乎其他人也都望了过来。

  “这是那个赵未央刚刚在懋楼题的除夕诗,倒是,倒是有些独特。”

  秦弱兰扫过了手中抄录来的诗词,语气复杂。

  年轻人接过纸张,先递给了主位上的中年人。

  中年人看了看上面的内容,轻声念出了诗的名字:

  “《卖痴呆诗》”

  ------题外话------

  这诗估计没多少人听过吧?我当时看这个名字就觉得有意思,而且我认为就算抄诗也要注意场合以及人设,在一堆写除夕的诗词里,我觉得这首最符合了。

  请收藏:https://m.hhttr.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