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0、古怪_德昭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乾德三年的六月底,开封城南面开来了一队绵延不断的车马长龙。

  数十辆宽大的马车被上千名全副武装的将士们护卫着,朝着开封城大开的南大门去了。

  说实话,赵德昭自己都没想到这一次的归途竟然花了这么长的时间。

  自他们从锦城府出发开始,前前后后的用了快四个月才算是抵达了开封城下。

  说句难听的,这一趟归程所耗费的时间都赶上他从出征到灭蜀的两倍了。

  要知道,当初东路军从这条路线上行军,走的是同样的路程,也不过才花费了两个来月而已。

  之所以会走的这么慢,原因无外乎天、地、人三个方面。

  人的原因前面说过了,这一批人里头不少都是老弱,不可能以大军那样的速度和方式行进。

  而天时、地理两个因素是可以算在一起的。

  赵德昭一行人三月份出发,出蜀地已经是四月了,正好赶上了大江流域的梅雨季节,绵延的降雨让大河的水势变得汹涌不定,接连不断的汛情让船队航行起来都是小心翼翼的。

  就这样,原本应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旅程,船队硬生生是拖到了五月份才抵达了江陵府。

  抵达了江陵府之后,一行人又从船上下来,换乘了赵匡胤早已在此地准备好的车马架从沿陆路北上。

  水路难行,陆路也不好走。

  夏日里的天气不是炎热难耐就是狂风暴雨的,不管是哪一种都是对队伍的考验。

  而且突降的暴雨还经常引发洪水,滑坡等灾害阻断道路,让本就不快的行程一而再再而三的被拖延了。

  这一趟远门走下来,赵德昭算是有些明白了,为什么赵匡胤要选择在寒冷的冬季发动远征。

  不只是为了等待秋日的粮食丰收,也是考量过了天时因素对长距离行军的影响。

  很快,赵德昭的队伍就和赵匡胤安排在城外的迎接队伍接上了头。

  对于孟昶的到来,赵匡胤可以说是非常的重视的。这一路上隔三差五的,赵匡胤就会派飞骑带着各种礼品到队伍中看望慰问孟昶等人。

  这一次来迎接孟昶入城的,,更是身为赵匡胤弟弟、大宋晋王、开封府尹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赵光义。

  这个待遇可以说是极高的了,毕竟在整个大宋,要找出个地位比赵光义还高的,也就只有赵匡胤本人了。

  这要是赵匡胤出来迎接的话,就不合规矩了,也太不像话了。

  赵光义今天明显也是精心的打扮了一番的,换上了一身淡白的礼服,整个人看上去就像是个翩翩君子一般。

  很明显,这种儒雅的装束有向孟昶表达善意的意思。

  这种场合下,赵德昭自然是不好和赵光义太过随意的,他照着规程向赵光义交接了一番,以示军令完成。

  只不过让赵德昭有些奇怪的是二叔的态度似乎有些不对劲,看

  请收藏:https://m.hhttr.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