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4、春秋_德昭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天来的了解和复盘,赵德昭觉得,蜀军表现如此拉垮主要的原因并不在于那些普通士兵,更多的还是在于那些蜀军将领们的身上。

  首当其冲的,就是这个枢密使王昭远。

  虽说赵德昭作为后世人,比较反感血统论、门户出身论这种论调。

  但他也不得不承认,那些富贵人家在拥有良好资源条件的情况下,的确更容易培养出优秀的子孙后代。

  在这个资源分配极端化的年代里就更是如此了。

  像是出身贫寒人家的子弟,眼界见识方面先天就有些不足,资源匮乏的情况下更是难以有所成就。

  王昭远虽说陪着孟昶一起长大,受到的教育不算太差。但因为出身所限,眼界格局都不够大。再加上蜀地承平多年,未曾有过大战,王昭远自认熟读兵书,可是却没有丁点的实战经验。

  这种纸上谈兵之辈,又哪里是宋朝那些百战老将们的对手。

  可以说北路蜀军的战败,真是应了那句: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要知道当初利州之战,蜀军虽说战败,但也是给宋军制造了不小的伤亡的,以至于宋军攻下利州、剑州之后都屠杀了大量的俘虏甚至是平民作为报复。

  不过单纯把蜀军的无能归咎给王昭远一人,赵德昭觉得也不不算完全正确。

  至少东路蜀军那边就和王昭远的关系不大,而东路蜀军的表现比之于北路还要差的多。

  除了一个高彦俦以身殉国,其他的将领们几乎都是望风而降。能让手下将领的心离散到这种地步,孟昶这究竟是干了什么?

  赵德昭把这事记了下来,准备找个机会问一下这方面的事情。

  就在这个时候,赵德昭发现船队似乎正在减速的样子,于是他打断了众人的话头,对着亲卫说道:

  “问问前面,出什么事情了。”

  赵德昭身边的侍卫一点头,几下爬上了桅杆,拿出几面小令旗挥动起来。

  这是赵德昭自己编排出来的一套旗语,要不然船队彼此之间距离甚远,光靠吼的话可不行。

  再说了,有这么一套专门的旗语,对以后的征战也是很有好处的,正好趁着现在多练习练习让大家都熟练一下。

  过了一会儿,前方传回来了信息,说是前方已经抵达了嘉州城。再往前走是两河交汇处,水流湍急,风险不小,最好还是让船队在嘉州等待一段时间,派人去前方探一探路,确认情况之后再让船队前进。

  赵德昭没多想就点头答应了下来,在船上呆了这么久,他感觉自己身上都潮的发霉了,下去走动走动也好,顺便让船队补给一番。

  就这样,船队停靠在了嘉州的水门,船只靠岸之后,赵德昭就收起了自己手抄的一些记录,和孟昶等人告辞了。

  等到赵德昭离开之后,孟昶才叹息道:

  “这几日回想一番,我才知道自己当初竟然做了如此之多的错事,真是不堪回首。”

  花蕊夫人似是想要开口劝慰,但是被李太后所制止了。

  而李昊则是带着一丝古怪的语气说道:

  “刚才我看了看那位二皇子的抄稿,颇有意思啊。”

  孟昶问道:

  “哦,有什么意思?”

  “从他的手稿来看,他是想要写《春秋》,而非《史记》。”

  李昊远远的看着赵德昭的背影,情绪难以捉摸。

  孟昶也是愣了一下,他这些天一直都沉浸在自己的情绪里,还真的没怎么注意过赵德昭写的东西。

  船上这几个人都是饱读诗书之辈,都明白李昊的意思。

  于是孟昶长叹一声之后,摇头道:

  “知我罪我,其唯春秋。”

  134、春秋

  请收藏:https://m.hhttr.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