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五章 右道加宽增道法_重塑人生三十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总供、需的问题,任何一座世界级的大城市交通需求绝对是大于供应的,因为人多地少,所以你只能在供需中间去找细缝。

  大容量的公共交通可以尽量降低每个人对交通资源的平均占有。陈子迩的想法很有道理。可老百姓开车还是坐公交,你管的了?

  陈子迩说的很对,有汽车开,谁坐公交?

  而且再从城市交通的角度来说,后世的绝大多数城市公交系统也做的太差了,等一个公交不知道要多久,路上又费时间,搞不好还挤要死,大多数时候你要到的地点和站台还有距离。

  在这种情况下,两下一对比,谁都会选择自己开车,从这个角度说,跟素质其实关系不大,公交除了价格,几乎毫无优势。

  这是个世界性难题,陈子迩想的所有办法、理念都是缓解,尽量提高一点服务水平,要想根治,太难了。

  王教授也没再说什么,有的时候他自己想想,也觉得长路漫漫。但路再难总要有人去走的。

  他还是说起陈子迩的论文,“你的这个想法,我后来仔细的推演了一下逻辑,确实觉得我们一味的追求大马路宽马路的思想有问题,尤其你那个口号提的好,不要为车修路,要为人修路,要以人为本,不能以车为本,我和几个同行都讨论过,他们对你的想法大加赞赏!”

  陈子迩谦虚道:“教授你谬赞了,我的一点小想法能给您这些学术界的前辈提供灵感,我感到很荣幸。”

  王教授把论文拿给陈子迩,“你拿回去好好看看,觉得可以的话,咱们就投稿,投国内最牛的期刊,我觉得建刊的可能性很大,你这个大二学生肯定要创纪录了。”

  陈子迩问:“创纪录,什么记录?”

  “咱们中大的交通专业,还没有大二的学生就发A类顶级期刊的先例,别说大二了,就是本科生都没有,这个荣誉可不小。”王教授忘记刚刚的争论,笑着解释道。

  陈子迩倒没想过这个事,什么A类期刊的,到底多牛逼,多难投稿他也不太清楚。

  不过他看到了,老教授还是把他的名字写成第一作者,这让他惶恐。

  陈子迩说:“教授,这论文的理论核心部分都是你完成的,我当第一作者不合适呀。”

  老教授说:“嗳,你不要说这个。现在我的很多研究生也是跟你一个想法,认为论文的核心是理论、是那些数学模型。我不这么理解,数学模型掌握的人多了去了,但好的想法,可不容易有,这个论文的思想是你提出来的,这第一作者当然是你,我做的那点工作,办公室里哪个老师都能做,你不必过分谦虚,我不要那个名头。”

  王教授话说到这个份儿上,陈子迩也不知道再说什么,只是真诚的说了句‘谢谢’。

  老教授心情不错,说:“论文你拿回去看看有没有什么

  请收藏:https://m.hhttr.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