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978章 张叔夜时代的落幕_大宋的最强纨绔子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些底子了。

  粘罕当然没吃饱撑了以三千人规模打现在的开京防线,于是把刘法吓的缩回去后,粘罕杀回马枪,一路走一路杀,小孩都没放过,那些跟着刘法去重建家园、喊口号,有气势的三韩百姓们,不用粘罕满世界去找了,被一路烧杀抢掠。

  如果女真人再多些,就是三光了。可惜粘罕即便嗜血也做不到三光。

  女真节度使阿骨打急发命令给粘罕,说威慑已经足够,女真铁骑已经无敌,过犹不及,别杀了,改而收编青壮年、奴隶兵。

  就此一来,高丽举国的信心受到严重打击。

  那些尚未来得及退回开京的百姓,一些人已经不信任高丽国能做什么,不信大宋军队能保护他们了,大多数躲在山里,一些群体则选择加入了女真队伍,强者就算残暴,也总有人愿意追随的。这就叫跟随趋势,随大流。

  所以因张叔夜和刘法的错误对朝战略思想,女真正在犹如病毒一般的急速壮大中。

  这个形势,让坐在成都的高方平都有些沉不住气……

  紧随其后,大宋的政治形势忽变,赵佶神经再大条也觉得不妥了。

  虽然损失不大,却是越打,女真的人越多,而我大宋一万志愿军入朝,如今却只剩下六千多。

  九战九败。

  哪怕刘法在战术上已经做的很好,有效控制了伤亡数字,但是实在太难听了,不懂军事的赵佶首先就接受不了这个战果,于是把正在“病休”的蔡太师找来问计。

  到了这一步,蔡京的主体思想当然是挺高方平了。老张是君子,得罪了他毫无问题,但高方平是鲨鱼,他若记仇,则蔡家将来很危险。

  于是蔡京对赵佶言道,“是时候了,高方平历练已足,天下,已经是年轻人的天下,一代天子一代臣,官家如此年轻,得年纪相差不大的良臣相助,乃国之幸事,天佑大宋,现在的朝廷已经不需要老家伙们了,老臣愿意全退,建议张叔夜半退,官家您看可好?”

  赵佶大喜。

  他就是这个意思,只是说赵佶戾气轻没主见,自己是不会去找老张开这个口的。但蔡京开这个口,自然就皆大欢喜了。

  老蔡当时只是临时请病假,身为太师,身为大宋首相,他现在“以身作则高风亮节”,主动全退,交出图章来,且劝导张叔夜放手半退。这样一来么,谁也不方便多嘴了。

  于是不意外,老张双眼发黑,此番被皇帝和首相一起将军,无颜面继续待在中书门下了。

  其后,赵佶加张叔夜资政殿大学士、太师衔,带开府仪同三司职官退居二线,美其名曰:“给年轻人把把关”。

  老张喜欢养牛,是牛脾气,直接抗旨,不受资政殿大学士,不受太师头衔,去吏部交了开府仪同三司这个大宋最高官衔后,带着老妻,带着高手屠库,赶着牛车要回乡。

  老张知过开封府,大头百姓不知道政治上的事,但大家很留恋他,于是有十万百姓参与恭送老张。

  如此一来,蔡京大骂张叔夜牛脾气。

  而赵佶很是尴尬,也去送行了,最后赵佶仍旧出言挽留。

  大头百姓听皇帝几次三番这么说了,也大呼“大皇帝陛下万岁,请张相公留京,您不在,咱们心理不踏实”。

  “好吧老夫已经习惯了京城的氛围和气候,就留下来吧。”张叔夜当时很赖皮的这么说。

  不过不表示他的牛脾气就没了,他仍旧不接受“退居二线”这个概念,不受太师和资政殿大学士头衔。

  话说做过首相的人他已经圆满了,已经在大宋历史留下了足迹,所以在张叔夜的立场上,这个官可以不做,却丢不起这个脸。

  老张就有这么固执。儿子是个奸商,也教不出来了,于是老张打算在汴京养牛种地……

  请收藏:https://m.hhttr.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