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3章 皇帝的命令_大宋的最强纨绔子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骑兵攻无不克,却就是害怕种师道的这种赖皮战法。

  估计永兴军路老陶恨不得把种师道这流氓剥皮扯骨。

  老陶早就打完收工,准备回朝升官领赏了,就因为种师道对时局的反向利用,朝上的赵挺之大爷也只有硬着头皮给老种擦屁股,通过枢密院下令把陶节夫部定死在夏州以东南,不能退后一步。

  被种师道摆了一道,估计赵挺之也恨死老种这大魔王了,他不退就不退呗,要跑去长城以北劳民伤财的建碉堡。

  要是不帮老种扛住局面,童贯那阉人就不可避免的回朝,然而一但帮老种却很敏感。现在蔡党弹劾种师道私自建城是居心叵测云云,说的跟真的似的。

  所以赵挺之相爷也只有带着刘中书如同疯狗一般在朝上对咬:建你老母,建你一脸!天下这么多城池,不都这样建出来的?

  赵佶是个不太有主见的人,要是问他诗画他就懂。但此时此刻,除了被两大政治集团斗狗弄得头大外,最终也没弄懂种师道是好人还是坏人。

  这个问题别说赵佶不懂,奸臣老爹也没弄懂。赵党蔡党也一样稀里糊涂,他们谁关心老种是否好人啊,要不是老种还有用,早就先联手害死又在商量其他了。

  结果就在赵佶被他们弄得心慌不知所措的情况下,高俅老爹的鸟立功了,那只鸟忽然道:“前排围观,坐等大能分析!”

  这句让皇帝笑得捂着肚子,不愉快的心情不见了。他想问却又不好意思开口的话,被高俅新贡献的鸟说了出来。

  当时满朝文武大跌眼镜,这才注意到官家居然带着一个鸟去上朝,不用问,这等莫名其妙的语言,只会出自小高那个祸害。

  然后赵佶就不怎么关心种师道了,只是好奇的问高俅:“此等奇言妙语,想必又是小高卿家杰作吧?朕打算建阁名曰‘妙言’,封小高为……”

  到此的时候即便张叔夜也看不下去,出列让皇帝冷静。说是建阁虽为祖宗常法,但西北兵事正如火如荼,江南钱政靡废民不聊生。于此时建阁,实为不吉利的预兆,建议官家慎重。

  异军突起的张叔夜现在说话也还是有些分量的,赵佶也的确比较迷信“是否吉利”这一套,便只得作罢,放弃了建立妙言阁。

  想来赵佶也发现,封高方平为妙言直学士的话,学士似乎就没有低品的。一个16岁的顽皮小孩面都没见过,这么封官也太夸张。

  但与此同时,赵佶还给吏部下令:限期年底,必须把小高这妙人选入流内官任用。

  这样一来击碎朝中眼镜无数,也就是说,高方平会于17岁之际出任实缺,已经破了大宋记录。官家不限定期限的话,吏部可以永远以不适合为由,不启用,养着这么一个闲散官员就行。

  事实上张叔夜也觉得流氓做官有些不成体统。但官家愣是要这么干张叔夜也没反对,他认为高方平出实缺总比尸位素餐的人好些,反正实缺就有这些,高方平不上其他人就要上,或许是个书呆子上去,或许是个棒槌上去搞的一塌糊涂。那不如让小高试试。

  当时的朝上,赵党和蔡党都异口同声的说“使不得”,16岁的黄口小子出任差遣太过儿戏,没经验会闯祸云云。但张叔夜进谗言说小高想法较多,虽然缺少经验,心性还不稳,却是尝试一下也问题不大。

  老张照样也引经据典的说了许多大宋神童,别看年纪小就以为人家不行。此后,常维那个在吏部做小官的侄子,也照本宣科的念了一下高方平的档案。

  既然有人给赵佶找到了理由,赵佶说了句“就这么定了”,便离开了朝堂。

  汗,这就是高俅老爹此番家书的内容,犹如看了一本官场现形记,简直是一群混蛋……

  请收藏:https://m.hhttr.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