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5章 臣等罪该万死_清末之最强大地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看看吧,这是刚才天上飞来的那个怪机器留下的一封信,这些海外逆民,简直是翻了天了!你们得给朕拿出一个办法,尽快剿灭这股逆民!”

  此时,众人纷纷抢进御书房,一起围看到底是什么内容,激得皇上如此肝虚火旺?

  信的内容很短,众人都算是读过书的人,所以很快就看完了。

  “你们,怎么说?”道光斜着眼睛问众人。

  郑亲王、御前大臣爱新觉罗端华上前一步道:“启秉皇上,臣以为这事儿起因在于两广,应先着两广总督琦善上京禀明情况,然后再议对策。”

  “你们呢?”

  “皇上,郑亲王说得有理,即使要剿灭这股海外逆民,也应宣琦善回朝说明情况,再定兵事。”怡亲王、御前大臣载垣也附和道。

  “皇上,郑亲王和怡亲王说得在理。”军机大臣穆彰阿也附和道。

  “僧郡王,你怎么说?”道光又问。僧郡王,扎萨克多罗郡王、侍内卫大臣僧格林沁。这个人,在后世赫赫有名,其指挥的战役受到了马克思的肯定。

  僧格林沁上前一步,单膝跪下,“启禀皇上,臣以为此事暂不宜大动干戈,一来英人还在攻打我南方沿海港口,如果贸然开战,臣担心偶大清陷入两线作战境地。二来那海外逆民虽然言语粗鄙,不通文脉,但其出手时亦有克制,说明也有和谈的可能。再说,谁知道这海外逆民会不会是与英人一伙的?总得先弄清楚对方底细才好。”

  僧格林沁不愧是道光和咸丰年间最有名的军事干才,他考虑问题,比满清普通的大臣要全面得多。

  “那好,立即传信琦善,叫他速回京述职。”道光道。这也是华夏几千年来的特质,上面一张嘴,下面跑断腿。

  从北京一封信到广州,哪怕六百里加急,也要三天到四天。

  而在北京向广州发这封信时,琦善已经把马辰送给他的礼物、信件、降落伞等物事全部打包,同样六百里加急送往北京。

  当然随同送往北京的,还在御史调查曾近墨等人通夷之罪状,以及他先是派员警告曾近墨后派员捉拿曾近墨和黎平之事的过程文书等,全部送往北京。

  四天后,北京和广州同时收到对方的加急文件。所以琦善也只好把广州的谈判先委托助手谈着,自己加急往北京赶。

  琦善的信到北京只要四天,但琦善人想到北京就至少得半月之久了。这也是这个年代被人看不起的原因。尼玛,赶个路耶,竟然也要半月一月。

  而且,琦善只要半月,是因为沿途前方还有人打点,譬如提前备好马、船啥的。如果普通民众想要从广州到北京,没有两个月想都不要想。

  琦善打马北归之时,道光皇帝和众大臣正在看马辰写给琦善的信,以及琦善对廉州诸事的调查。

  实际上,满清如果脑子是清晰的,或懂得变通的,也能从这些材料中看到未来的曙光。譬如靖海镇外的工厂,解决了数千民生问题,譬如廉州这近年的税收,比平时多了三成。

  可是,满清的愚昧是骨子里的,因为这个少数民族的统治,不可能睁眼看世界,不可能去追寻真理,只要它一追寻真理,它就有如飞蛾扑火,将被烈火焚烧成灰烬。

  请收藏:https://m.hhttr.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