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016章 美国的死信_超级电信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体上也常常看到赞扬邮递员成功处理死信的事迹,那些帮港澳台胞、侨胞找到亲人的邮递员一般都名利双收。

  所长祝可棋就曾经告sù过他,只要救活这封信,他就有了转正的希望。

  转正,就是从临时工转为正式工,不仅意味着工资和福利几乎成倍增加,还意味着在单位的地位直线上升,不再是受歧视的人。

  转正的好处多多,转正的难度也异常巨大,不是二十一世纪企业老板说转正就能转正的,还得有政府人事部门的正式工招工指标才行。

  对于姜新圩这个穿越者而言,在乎的不是那些本就可怜的工资,他若想赚钱,将来的机会实在多得很,无论是炒股还是投资买房,都能赚得盆满钵满。

  现在的他最在乎的就是如何提高自己的地位,要知道现在国家政策不容许成立员工超过七人的私营企业,他想做一番事业或者想为未来的事业打好基础,就必须在国营单位里发展,快速地积累人脉和增加各方势力,等待两年之后国家鼓励个人创立私营企业后就能第一时间创业腾飞,也可以在国营单位混得风生水起。

  想提高地位就不能一直做临时工,只有正式工才能升职,才能在单位施展手脚。

  因此姜新圩自昨晚穿越过来后,就思考如何早日在单位立足,思考如何争取早日转正的机会,思考如何从众多临时工中夺得宝贵的招工指标。

  如果能救活这封死信,自己的转正无疑就比别人多了一个筹码。

  看到前面几个老人正在逗两个幼儿玩,他骑车靠近后客气地问道:“各位爷爷、奶奶,我打听一件事,行不?”

  一个老头很是精明地问道:“小伙子,你们邮递员是想问收信人的事吧?”

  姜新圩下车后说道:“是啊。我这里有一封信是美国来的,找一个叫皇黎塘庙,你们听说过这个庙吗?解放前这里有没有这个庙?”

  老头一边思考一边念叨着:“皇黎塘庙?没听说过。城隍庙、观音庙都有……”

  一个老头耳朵有点背,大声问道:“你说什么庙?”等姜新圩重新大声说了一次后,对方又问道,“哪个皇,哪个黎……”

  姜新圩干脆将自行车支好,从地上捡了一根树枝,将四个字划在地面上。

  一个老太太牙齿掉得差不多了,口齿漏风地说道:“王……粒……趟……王……粒……趟……我没听说过,一座庙怎么会取这个怪名字?好难听。”

  她说难听的时候,也不管自己是不是念错了,或者理解错了。

  这里的土话“黄”和“王”不分,就如“新”和“胸”不分一样,人们念他姜新圩的名字,很多时候听起来似乎是在念“姜胸围”,有的甚至念成姜凶于。

  这时,一个老头听了这个漏风老太太的念叨,大声问道:“会不会是叫‘旺梨棠’?”

  另一个老头却反对道:“旺梨棠?……,那不可能!那里没有什么庙,解放前只有一座道观,但快解放的时候被大炮轰掉了。”

  姜新圩心里一动:会不会真的是发音偏差。他连忙问道:“旺梨棠在哪里?”

  那个老头有点得意地说道:“如果你问旺梨棠,现在的年轻人都不知道,早改成前进大队了,现在叫前进村,离这里十几里路呢,你走过了。那个道观好像叫……叫……,嗨,你看我这记性,都忘jì了。小时候我跟表叔去过,深山老林里,只剩下一地的砖头瓦块。”

  听说是前进村,姜新圩没有再问下去,道谢之后告别热情的老人继续前行。

  回到邮政所,邮政所还不到下班时间。

  姜新圩将一路收到的五封平信交到了营业室,然后到分拣室办理相关交接手续。

  汇款单、包裹单、电报等等都需要接收人在签收单上签字,而这些签收单必须交给专人验收并保存。

  分拣室里分拣员还在工作,正认真地将下午从县邮电局运来的投递件按投递区域进行区分。姜新圩看到自己所用的工作台上已经摆了不少明天需要投递的信件、包裹单、政府部门非秘密级公文、普通电报……

  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请收藏:https://m.hhttr.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