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五十三章、“汤达人”正式上线_我在民国打酱油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百姓也能随时随地,想吃就吃的地步。

  二期工程扩建的速度比一期工程快多了,而且场地规模也大了很多,同时又招收了不少的难民工人,先进行培训,好等二期工程完工,可以直接上岗。

  同时,六爷派人去渤海湾沿岸试图联系当地渔民,建立海产品直供渠道,避免了中间商赚差价。

  汤皖则是联系了当前国内调味品龙头企业——李锦记,双方展开洽谈,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调味品价格上,又减少了一些成本。

  最后则是,经过众人相商,决定去掉包装外层的油纸,改直接用一层蜡纸,因为桐油纸对人体有害,特别是作为食品包装,容易被误食,这就又减少了包装成本。

  5月底,二期工程全面完工,工人们只用了10天左右的时间,来熟悉新设备,新场地。

  产量就达到了惊人的一天3000包,而且随着工人操作熟练度的进一步提升,产量有望达到日产3500包.

  一个新兴产业的兴起,带动的是一大群产业,单就增加就业岗位这一项来说,到5月底,便面工坊实际已经招收了300多名工人。

  没有现代工业基础作后盾,所有的程序都要人工来控制,导致了大量人手的增加,为了增加产量,汤皖决定实施后世的三班倒工作制,这就又要招收工人。

  随着方便面的出世,火车上正式结束了馒头大馍统治的时代,几十个小时的旅程,饿的时候,来一包热乎乎的“汤达人”方便面,吃了都说好。

  在首都这个市场饱和之后,“汤达人”方便面又开始流向平津市,沿着津浦线,“汤达人”方便面开始在金陵,沪市和杭城等南方城市小有名气。

  等到方便面工坊一切都走入正规的时候,汤皖等三人便不再管理了,而是交由占有小股的六爷全权管理,只需要月底分红即可。

  汤皖从1月份一直忙到6月份,期间还要准时去北大上课,可想而知,是有多忙,幸亏有迅哥儿一直忙前忙后,否则真就没法善了。

  6月底的时候,汤皖,钱玄,和迅哥儿,三人拿到了第一笔分红,每人足足分了100多大洋,这可是现金,不是迅哥儿那个开空头支票的工资。

  这天晚上,汤皖在家请客,除了迅哥儿和钱玄两人外,还特意请了菊长,如果不是菊长在其中出力,这个工坊估计早就黄了,此中原因,大家都懂。

  大牛从早上就开始忙活,一直忙活到晚上,准备了不少的菜,6月份的天气,还不算太热,即使是这样,大牛一个人也是忙的够呛,汗水把身上都浸湿了。

  “砰砰砰!!”的敲门声响起,大牛顾不得放下手里的锅铲子,便直奔大门处开门,是三位先生回来了。

  院里安静的氛围,随着汤皖三人的进来,随之变得热闹起来,厨房里弥漫

  请收藏:https://m.hhttr.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