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零七章 徐光启、大明时期的科学家_大唐:开局李世民流落荒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能够对现在的大明实现力挽狂澜。

  “国师,臣,臣的能力有限,担不起大任吧,要不,臣还是继续钻研算术?”

  徐光启直愣愣地说道。

  换了其他人,早就已经行大礼,然后聊表忠心了。

  要知道。

  这国师府的后厨,每天都会用不少的稿纸来生火做饭,上面不乏一些名士所做出来的诗歌文赋。

  还有一些官员的拜帖,又或者是上表文赋以证明自己的忠心。

  结果都被江枫让厨子给烧了。

  迄今为止,也就召见了徐光启一人。

  也正是因为如此,徐光启一下子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大家都想要知道。

  大明国师,突然出现的仙人,接见了文渊阁大学士徐光启,到底是有什么事情。

  崇祯皇帝吃完了比较美味的一餐,看着徐光启的履历,才突然发现,原来大明还有如此大才之人,原来自己的身边就有着这样一位能臣。

  连忙让人找到了以前徐光启的一些奏折,开始重新查看起来。

  这一查看。

  心中后悔不已,也对江枫这位国师更加感恩戴德了。

  徐光启的《选练百字诀》、《选练条格》、《练艺条格》、《束伍条格》、《形名条格》、《火攻要略》、《制火、药法》等各种条令和法典当真是利国利民之策。

  “朕有大明国师,实乃三生之幸!”

  崇祯皇帝由衷地感叹着,对于江枫的信任差不多已经达到了一个巅峰。

  江枫说什么,崇祯皇帝都会相信那是真的。

  “我交给你的任务,其实并不是很重,也算得上是你这些年钻研的其中之一。”

  徐光启疑惑不解,自己钻研的那些,哪一个能够真正力挽狂澜,建造前所未有的盛世?

  突然,脑袋里面灵光一闪。

  “国师所言,是农学?”徐光启连忙问道。

  江枫点头,悠悠地地说道:“陕西之地之所以出现了大动荡,以至于民不聊生,便是因为粮食。

  朝廷没有足够的粮食支援陕西,而三年大旱,也让陕西之地颗粒无收。

  就算是江南水乡,也不能达到一种养活大明天下人的粮食产量。

  你所研究的甘薯等农物,其实也算是高产之物,不过,我这里还有更加高产的。”

  江枫让人拿出三木箱的物品。

  红薯、土豆、玉米。

  不管什么时候,都离不开这三样。

  因为它们算得上是非常高产的农物,土豆适合陕西、陕西之地,玉米是个很多山地,红薯不必说。

  只要是有一口吃的,就能够稳定大明内政。

  徐光启上前,拿起玉米观看了一下,并且扣了一粒,放在口中咀嚼了一下。

  发现味道很不错,有一些甜味儿。

  至于红薯和土豆,他已经见过,并且找了庄子种下来。

  因为种子有限,收获不是很多。

  “这里是这三样高产农物的耕种方法,你要做的就是现在京师之地耕种,最后把种子下发出去。

  让大明所有的农民都能种上这高产的农物,也就能够拥有更多粮食。”

  徐光启轻轻地放下玉米,走到江枫面前,行了一个大礼。

  “臣定当不负国师之重托!”

  “在此,臣也为大明天下万民,感谢国师之救命之恩!”

  请收藏:https://m.hhttr.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