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34章 商鞅变法(一)_历史直播:开局为秦始皇直播亡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到这其实不想再说了,这是你们所有帝王的内心,现在讲秦始皇,这是他的错,其他人也不例外,就像一种继承。”

  “大秦前面没几个国家,后期大家也都知道,再简单介绍两个人吧,商鞅和巴清,两个重要人物。”

  “商鞅是谁,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看“商鞅变法”这四个字,谁能不懂?”

  “商鞅的死,是他个人命运的悲剧,也是大秦时代的悲剧。”

  “他的改革虽然对秦国的统一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他也因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当时,秦孝公刚刚登基,为了彻底实现秦国的强大,他主动发出求贤令,希望各国有才干之士能够前来秦国任职。”

  “商鞅当时在魏国,但由于得不到魏王的重视,他便主动来到了秦国。”

  “通过身边一位宠臣的引荐,商鞅有了与秦孝公会面的机会,不过,商鞅和秦孝公的见面并不顺利。”

  “第一次见面,商鞅用了一些帝王的治国之术劝说秦孝公,结果使得秦孝公昏昏欲睡。”

  “第二次,商鞅又说了很多仁义道德的王道,结果更不让秦孝公感兴趣了。”

  “直到第三次,商鞅才开始讲述法家思想,探讨如何富国强兵。”

  “这时,秦孝公才真正对商鞅刮目相看,认定商鞅是自己需要的人。”

  “或许你们有疑问,既然商鞅来到秦国是为了响应秦孝公的号召,那么为什么他第一次会面却没有直接说出法家富国强兵的思想,而是讲了什么王道和帝道呢?”

  “这恰恰也体现了商鞅的智慧。”

  “在当时的情况下,商鞅只是一个外来士子,而且是从敌对国家魏国来的。”

  “如果一开始就直接讲法家思想,很容易被秦孝公误以为是魏国的奸细,进而不信任他。”

  “因此,商鞅采取了渐进式的谈判策略,先引起秦孝公的兴趣,再逐渐深入探讨。”

  “商鞅其实并不在乎秦孝公的第一印象,而是希望能够得到秦孝公的信任和重用。”

  “不过,商鞅的性格和法家思想也注定了他会有些不择手段。”

  “变法合适,后世人夸赞,但商鞅这人确实不是什么好人,应该是野心勃勃的那种,为了权利可以不择手段的那种。”

  “当商鞅重用的时候,这个改革已经开始了。”

  “商鞅变法,首先是从推行《垦草令》开始的。”

  “《垦草令》主要是刺激农耕、抑制商业、提高农业的社会认知度、实行统一的税租制度等。”

  “《垦草令》实行两年后,效果明显。”

  “于是,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在全国推行变法。”

  “商鞅的革新变法,吸取了吴起、李悝、秦献公等人的变法经验,又根据时代需要,在许多方面进行了创新。”

  “要知道变法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先后

  请收藏:https://m.hhttr.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