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01章 三征辽东_历史直播:开局为秦始皇直播亡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很多人劝李世民说,高句丽十分遥远,还是个城郭之国,不易攻取。”

  “再者,高句丽夏季多雨,冬季极寒且漫长,适合征战的只有四月到七月这短短三四个月,如果大举出兵高句丽,一旦无法马上获胜,将会十分被动。”

  “更重要的是,高句丽只是个小国,也并不富庶,不值得唐朝大费周章。”

  “但是,李世民根本听不进去,他只想夺取高句丽,将其纳入大唐版图,并将这一功绩写入自己的功劳簿,供后世之人瞻仰。”

  “尤其是,当初隋炀帝没办成的事,李世民觉得只有自己办成了,才能显现出高低之分。”

  “于是,李世民不但坚持征讨高句丽,而且还是亲征,而就在战争发生的间隙,唐朝西线也爆发了战争,薛延陀大举入侵边境,唐朝不得不面临两线作战的窘境。”

  “高句丽和薛延陀虽然最终都被唐朝所灭,但由于战争持续的时间长,唐朝消耗了大量财力人力物力,再加上李世民大兴土木、沉迷享乐,百姓的负担因此大大增加。”

  [“东有辽海之军,西有昆丘之役,士马疲于甲胄,舟车倦于运输。”]

  [“军旅棘动,宫室互兴,百姓颇有劳弊。”]

  “可以说,攻打高句丽并不是个明智的举动,颇有穷兵黩武的意味,但李世民为了彰显自己的功绩而一意孤行,最后受苦受难的还是百姓。”

  [《新唐书》便指出:“贞观末,数调兵讨定四夷,稍稍治宫室,百姓劳怨。”]

  “而且在出征前,李世民向曾追随杨广出征辽东的郑元诪征询作战意见。”

  “郑元诪说:“辽东道远,粮运艰阻;东夷善守城,攻之不可猝下。”

  “显然,这是郑元诪征战辽东的亲身体会。”

  “然而,李世民却认为当时的大唐国力之盛、甲兵之强,都是隋朝所不能比的,自料必胜,根本没有把郑元诪的话放在心上。”

  “贞观十九年,李世民亲率大军进至辽东后,一边派兵攻取辽东城镇,一边分兵阻隔高丽增援辽东之路。”

  “战争之初,唐军先后攻取了盖牟城、卑沙城、辽东城、白岩城,可谓势如破竹。”

  “六月二十日,唐军到达安市城,高丽出动十五万大军救安市。”

  “六月二十三日后,辽东大部被唐军攻克,只有安市城还在顽强据守。”

  “七月五日,当唐军围攻安市城时,安市人登城辱骂李世民。”

  “李世民闻听大怒,决定:安市城破之日,将所有民众尽数坑杀。”

  “安市人听到这个消息后,为了保住身家性命,反而豁出去,拼死守城。”

  “李世民见安市一时间难以攻取,就问计诸将。”

  “李道宗、高延寿均认为应派兵远袭平壤,以断高丽军队的后路,然后予以夹击。”

  “李世民欲采用此计,可是长孙无忌却说:“天子亲征,异于诸将,不可乘危缴幸。”

  [今建安、新城之虏,众犹十万,若向乌骨,皆蹑我后,不如先破安市,取建安,然后长驱而进,此万全之策也。”

  “随后,李世民听取了长孙无忌的意见,继续围攻安市,但仍无法攻取。”

  请收藏:https://m.hhttr.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