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98章 教子无方_历史直播:开局为秦始皇直播亡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尤其是后期他变得叛逆而癫狂,对男宠称心“不正常”的宠爱,更像是一种宣泄的突破口。”

  “而他觉得李泰是危险的,大概率是敏感察觉到了李泰对自己的威胁和攻击性,李泰有这个想法和表现,才会让李承乾尤其戒备与警惕。”

  “而皇九子李治,则纯粹属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无辜型选手。”

  “虽然废了太子李承乾,按理说李世民那么宠爱三子李泰,应该把皇位顺其自然地给他才对啊,可结果并没有。”

  “《资治通鉴》里,李世民说了这样一句话:“我若立泰,则是太子之位可经营而得,自今太子失道,藩王窥伺者,皆两弃之,传诸子孙,永为后法,且泰立,则承乾与治皆不全;治立,则承乾与泰皆无恙矣。”

  “李世民这句话说得特别有智慧,选择李治成为他的下一任接班人,也是保全三个儿子比较好的一个决定。”

  “或许,这就是李世民的“为君之道”,可他没想到李治把皇位丢给了一个女人。”

  “李世民之所以选择李治主要是吸取自己的玄武门之变,因为李治的资质平庸,为人谦和,可以善待自己的兄弟。”

  “可是结果并不是如李世民想的一样,李治上台之后,高阳公主与房遗爱阴谋发动的宫廷政变,长孙无忌借此让他们污蔑李恪。”

  “吴王李恪死于“名望素高,甚为物情所向”,李恪死前大呼:“若是上苍有灵,长孙一族全诛。”

  “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大规模的清除排挤政敌,结果后来武则天上台开始残害李唐宗室的时候,竟然没有像死去的人才如李恪、李道宗、薛万彻、执失思力那种骁勇臣子保护。”

  “假如李世民不选择李治,而是李恪,武则天则不会出现,当然之后的狄仁杰也可能不会出现。”

  “最终,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家族也最终被武则天清洗,可谓是应了李恪的临终前的一句话。”

  “最后李隆基开始收拾残局,发动唐隆政变,成功的复兴大唐。”

  “李隆基前期那是没得说,要不然我也不会给他来一个减二十年的寿命。”

  李隆基:……

  李世民:如果不是政权问题,我会立李恪的,稚奴这孩子当皇子的时候真的是一个老实的样子,他这样当时我是真放心不下让他继位,你们说不让他哪还有他人?

  白起:前面怎么说得,你当时关于储君这问题问的是长孙无忌是吧?你可真好笑,他长孙无忌能说出什么好话。

  刘彻:事实虽如此,可是李恪一点当皇帝的胜利都没有,他没有人啊!

  杨坚:我觉得这次的过错,应该用教子无方更为恰当!

  范仲淹:这话难听,也确实是事实,太宗的孩子可是一点也不少,最后善终的好像就那么几个吧!

  “这么说也对!”张言希对于杨坚这么

  请收藏:https://m.hhttr.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