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24章 刘秀当为天子_历史直播:开局为秦始皇直播亡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刘秀是一个很能识人、用人的人,然而“光武知人,尚失冯衍”,尤其是对于马援,未免太刻薄了。”

  “马援之死与刘秀无关,但马援死后迟迟不能归葬,刘秀却是罪魁。”

  “典型的案例还有有戴涉、韩歆、刘秀对大臣是给予了不少福利,不过对大臣这块还是太过苛刻了。”

  “刘秀为了加强皇权,朝中大小官吏都是刘秀亲自选拔任用,给他们的工作很繁重,又派专员去监督纠察,官员郡守但凡稍有过错就换人,这本来是好事,老虎苍蝇一起打。”

  “但是刘秀换官过于频繁,老百姓也很不适应,同时奸诈之徒趁机诬告好人,打压异己,反正只要一举报,刘秀就会训斥或者罢免官职。”

  “戴涉官任大司徒,位至三公,这本来是位高权重、很有分量的一个人,但他仅仅因为推荐的人贪赃枉法而受到连坐,最后竟然死在狱中。”

  “不仅如此,刘秀又以三公之间政务相通,要互相负责,于是罢免了司空窦融的职务。”

  “韩歆本是更始皇帝刘玄手下的河内太守,刘秀收复河内的时候,韩歆本想据守阻击,后在岑彭的劝说下投降刘秀。”

  “有了这层纠葛,刘秀很痛恨韩歆,你竟然不想投降我,要不是有岑彭说好话,韩歆已经被刘秀斩了。”

  “韩歆性格耿直,有话直说,数次逆刘秀龙鳞,后来升任大司徒,有一天朝会的时候突然站出来指手画脚,侃侃而谈,论证自己的一个观点,今年将会大饥荒。”

  “刘秀大怒,将韩歆免官,遣送回乡,这还不解气,刘秀又下诏书谴责韩歆。”

  “大臣在免官路上被谴责,这在汉朝是逼令大臣自杀的潜规则,韩歆知刘秀十分愤怒,于是和儿子自杀于路上。”

  “韩歆不会察言观色,屡次当众冒犯刘秀,这或许不是一个好臣子,但罪不至死。”

  程咬金:死者为大,何必和一个尸体过不去。

  李世民:再完美的皇帝看来也少不了听信谗言。

  刘恒:这么打压,哪还有臣子会谨言啊!

  “刘秀为了加强皇权、抑制大臣势力,还在三公之外设置了尚书台,由尚书令领导,尚书令参与政务的上传与下达,直接向皇帝负责,位低权高。”

  “然而尚书台后来被宦官和外戚控制,朝政大权反而一直不在皇帝手上,这是导致东汉末期政治黑暗的一个重要原因。”

  秦始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瑜不掩瑕,他已经很优秀了。

  李斯:这位确实已经做得足够优秀,他有自身的历史局限性,这也是我第一听到近乎完美的皇帝,和前面那些比要好的太多。

  “那最后一个错误应该是刘秀太过于谶纬。”

  “谶纬,就是谶语,说白了就是迷信,历史上最有名的谶语有:秦朝的“亡秦者胡也”、汉武帝时期的“

  请收藏:https://m.hhttr.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