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一十一章:前尘往事之君子如玉1_上古泰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伯。身为楚人在越国为了勾践忍辱负重被人称道,加之人长得帅又多金,民众对其的赞许更甚。

  少伯的字号乃是勾践在十多年前被押赴吴国后给范蠡赐的。感念臣子忠心,不离不弃。范蠡在吴国陪着勾践做了两年的马夫,可谓是人臣楷模。后来,君臣一同被放回了国。不过,勾践仍受到吴国间人的严密监视。整日里,他耕种务农,其夫人养蚕织布。勾践的蛰伏被夫差视作是臣服之举,而越人百姓则备受鼓舞。

  国主被限制了手脚,自然要将大事交由文种与范蠡这两位左膀右臂。范蠡此次而来,便是慰问昔日的部下。一方面叙旧,一方面激起旧部的复国意志为不久后的大事提前做好准备。

  随后,范蠡抱着女孩便进了村。女孩的二嫂连忙穿上鞋子追了过去。众女满心的愤恨。类似于若是自家能有这么懂事的小姑子,那该多好的表情写在脸上。

  女孩被范蠡抱在手中,脚丫子不停的碰着男子腰间的玉佩。范蠡的衣袍上沾染了女孩脚上的污泥,他却毫不在意。但当感受到腰间的玉佩被孩子的脚丫踢腾时,他则显露出一丝不悦,随即说道:

  “丫头!你可曾听过君子如玉之言?”

  女孩摇了摇头,不敢乱动。一路之上,他用手比划着入村的方向。

  其实,根本无需指路,村子并不大。看看地面上过往的痕迹便知晓道路的方向。越姜的二嫂拎着女孩的鞋子跟在两个仆人的后面,不敢靠的太近。

  仅仅行了盏茶的功夫,几人便来到了豫家的附近。这时,诸人隐隐听到有人在唱歌。范蠡的神色陡然剧变,驻足不前。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这歌谣并不稀奇,在越国时常被百姓传唱。传到了后世便成为了《越人歌》,因为这歌谣带着些许《楚辞》的味道,加之流传的故事相佐证,后人认为这是一首楚国音译越国的歌谣。就相当于生日快乐歌在每个国家不同的版本。

  歌声渐渐停止,终于是唱到了被人们津津称道的部分。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这歌谣能受到越人的追捧,在越国经久不衰。原因是其中的意境太多。说它是恋人间的相思也好,或是好友间惺惺相惜,却不得见也罢。总归是思念的愁绪。

  然而,此刻这歌声是出自一位老人之口,唱出的感觉沧桑不已。听得人有些感伤。歌声没了,范蠡却是站在原地,眼眶泛着泪水。越姜被男子一直抱着,身体有些不舒服,于是便扭捏的动了动。

  女孩的动静让范蠡回过神来。男子吸了吸鼻子,放眼望去,试着找寻方才那歌声传出的院落。这时,女孩拍了拍他的肩膀,指着自家的院子。

  越姜对这歌谣最为熟悉,那是让父时常爱哼哼

  请收藏:https://m.hhttr.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