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七章:排查范围_问罪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是在示威。”

  “示威?”

  “根据现场来判断,凶手的杀人很符合暴力反人类的作案特征,这类的凶手心理都十分阴暗。他看不惯社会上某些看似不公平的行为,然后就用自己自以为是的方式去解决,他把两颗人头留在车里,就是和警方示威,告诉我们人他已经给杀了。而把尸体拿走,他或许是出于一种自豪心理,将尸体当成了他的战利品,所以我觉得,他既然把尸体拿走,应该就不会选择抛尸。”

  “你的意思是,他会把尸体藏在什么地方?”

  “是的。”陆羽点头回应道。

  这一席话也引起了张山的沉思,做刑侦工作,就是通过把无数不合理的细节推敲到合理的一个过程,现场上每一个蛛丝马迹都不能放过。本案的监控录像中没有提供任何有价值的线索,甚至酒吧的监控还被凶手从眼皮子下面偷走,那么两名死者失踪的躯体便成了本案的关键所在。

  张山埋头念叨着凶手的特征,“左撇子,男性,具有暴力阴暗的反社会人格,有一个挎包……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我认为,这并非蓄谋已久的案件,而是临时起意的随机作案,这个案子没有必要从死者周边的人际关系上差,凶手跟死者很可能多不认识。”

  “那这排查范围就大了。”

  在正常的刑侦案件里,刑警更愿意去破一些仇杀或者情杀的案子,因为死者生前和人发生过冲突,能够很快的锁定一部分嫌疑人,通过对犯罪嫌疑人的排查和供词,基本上就能判断谁的作案嫌疑更大,案子破的也就容易一点。但这种无差别的随机作案,刑警是最不愿意碰的。为什么这么说?

  比方说有一个人,他生前跟邻居打了一架,三天之后突然被人从楼上推下来摔死了,而这个杀人凶手正好是他的邻居,遇到这个案子的警察,恐怕第一时间就会把这个邻居锁定为本案的嫌疑人之一,因为他在死者生前跟死者起过冲突,具备作案动机。只要深入的排查一下这个人有没有充分的作案时间,还有在死者死亡期间他是否有不在场证明,这一套流程下来,案子基本上也就破了。

  可无差别作案区别在哪呢?

  区别就在于凶手和死者之间很可能不认识!

  死者是被邻居杀死的,邻居多少还会跟死者有点交集,通过社会关系能排查到这个人。可是如果凶手就是在大街上看你不顺眼,然后噗哧一刀给你捅死了,茫茫人海,你上哪儿找这个人去?

  陆羽已经做了多年的刑侦工作,是张山的师兄,同样也是廉狄的高徒,不论办案经验还是专业知识,毫无疑问,在张山面前,陆羽都是前辈,在他的身上,自己也可以学习到很多东西。陆羽这个人,成熟、稳重,从始至终都有一种让他看不透的感觉。或者

  请收藏:https://m.hhttr.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