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07章 巨磁阻技术_大国重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然,他能有跟荷兰飞利浦电子集团高管直接对话的机会只能说是因缘巧合。想要联系IBM就没那么方便了,所以他打算以论文的形式提出这些问题,并给出一些解决方案,通过这种方式“喊话”,让IBM知道华夏有这么一个人可以帮助他们节省无数的时间跟金钱成本,直接将这项技术推向商业化。

  这也是不得以而为之的事情。

  韩文昌到是想自己来做这些技术,但是时间上根本来不及。毕竟华夏现在还处于百废待兴的时候,而且国内的工业基础跟研发环境,即便他知道这些东西,也不可能让这项技术在短期内孵化出来。

  他记得很清楚,这项技术是IBM在1998年在实验室内成功研发出来的。并在当年推向市场。也就是说现在IBM研发的这项技术正在攻坚阶段。

  所以他现在要做的事儿其实跟凯森的谈话差不多,他得让IBM的人知道自己掌握了攻克那些技术难点的方法。

  但是IBM不一样,他们已经对这项技术研究了很久,有极为丰富的人才储备,有专业的实验室。如果自己晚一些把这些发表出来,对方只需要两年多的时间自己就能把这项技术研究出来,从时间上算根本来不及。

  所以韩文昌到不介意让IBM的速度更快一些。对于他的好处……嗯,起码能提前享受到大硬盘技术不是?

  而巨磁组磁头技术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正是因为IBM公司将巨磁电阻技术用于计算机硬盘驱动器上,研究出GMR磁头,才让硬盘技术得到高速的发展。

  简单来说,硬盘做为一个信息存储装置,信息存储的密度决定了硬盘容量的大小。而信息存储的密度越大,对于磁头当然就要做的更为精细,因为大磁头在存储跟读取信息时,很容易就会破坏或者干扰其他内容。

  巨磁阻磁头技术就是能让磁头制造的足够精细,从而让硬盘的信息密度几百上千倍的增加,韩文昌曾经专门了解过这项技术。通过国外的期刊以及视频采访,非常清楚的了解到IBM在将GMR效应用于硬盘上所碰到的过困难。

  当然,这台升级之后的笔记本电脑在这个时代绝对是极为高端配置了。当然也很烧钱,一台电脑,近三万就这样没有了。

  不过有了这台电脑到是让韩文昌在飞机上直接开始了工作。

  当然,说是性价比高,实际上配置也就是那么回事儿。主流配置是8M的内存,340MB的硬盘,赛扬486CPU,比较好的地方在于,东芝这款笔记本内置汉卡增强了中文功能,显示器的视角较大,还有扩展坞可以连接台式终端跟外接键盘。

  但是为了即将上市的颠覆性操作系统win95,韩文昌还是忍痛加了数千块,将硬盘升级到了1GB,换

  请收藏:https://m.hhttr.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