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九十七章 国玺帛书_死人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由此便促使欲谋大宝之辈你争我夺,致使该传国玉玺屡易其主,辗转于神州赤县凡2000余年,忽隐忽现,终于销声匿迹。

  虽说传国玉玺早已经下落不明,但此时我手上的这枚印章与古籍中的传国玺完全吻合,我也无法断定真假,但还是让我有些难以置信。

  不过还有一种说法便是,相传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南巡行至洞庭湖时,风浪骤起,所乘之舟行将覆没。始皇抛传国玉玺于湖中,祀神镇浪,方得平安过湖。8年后,当他出行至华阴平舒道时,有人持玉玺站在道中,对始皇侍从说:“请将此玺还给祖龙(秦始皇)。”言毕不见踪影。传国玉玺复归于秦。

  这么看来,若那时的传国玉玺就被华阴平舒道掉了包也说得过去,不然秦朝的气数怎会只有短短的十五年,只是不知道又是怎么到了这里。

  而我手上的这枚传国玉玺,明显能感觉到里面有龙息,这恰恰印证了我的刚才的想法。手上的这枚传国玉玺或许便是秦始皇的那枚,而且里面还封存着一条龙脉。

  一旁的祭祀恶灵见我有些呆滞,略有疑惑问及何故,我便将心中所想讲之于他,听完之后到没有像我这般感慨。他本是蛮荒之人,当然不明白我手上这东西到底意味着什么。

  说罢,就要将传国玺放回木盒之中,可眼睛一扫却看到木盒最底部还放着一张白色丝绸状的东西。先前我的注意力全部在传国玺上,根本没注意到里面还有一件东西。随即,便将它拿了出来。

  这东西摸起来手感丝滑,一下子让我想起了史书中记载的战国帛书,这帛书又名缯书,是以白色丝帛为书写材料。因为材质特别且非常的珍贵,往往用于撰写较为重要的信息。

  想到这里,我连忙将它展开,却发现两尺见方的帛书上,除了一处隐约还能见到的章印以外一个字都没有。我一手拿着传国玺,一手摊着帛书,看着帛书上的印章,脑子里突然蹦出一个想法。立马将传国玺往章印的位置上按了下去。可试了好几次都没有什么反应。

  这倒是让我有些奇怪了,按理说这帛书既然和传国玺放在一起,两者之间必定是有着联系的,可为何没能反应?莫非是要用特殊的方法?

  想罢,我便试着调动道炁慢慢的输入到传国玺中,此刻总算是有了反应,只不过不是帛书有了反应,而是传国玺中又响起了一声龙吟,随即散发出淡淡的金光。我强压着体内的波动,不敢有丝毫的松懈,一边加大道炁的输送,一边死死地盯着传国玺的变化。渐渐的传国玺周身的金光越来越强,让我已经不敢直视了。直到我

  请收藏:https://m.hhttr.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