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61章_侯爷迟早要出事/公子有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而宋颐之听闻少卿要同去,便欢喜上前接旨,“父皇父皇,我要去的!!”灿烂的笑容挂在脸上,却狠狠触及敬帝心中酸处。

  膝下两子,一个刚愎自负,一个痴呆懵懂。

  足足半晌,敬帝才敛了情绪,缓缓开口,“沿路恐有暴民滋事,文槿,领一万禁军护驾随行。”

  阮婉和邵文槿皆是一怔。

  愣愣抬眸,又是同行一处。

  阮婉尚在出神,邵文槿却已行至殿中,“臣,领旨。”

  作者有话要说:这章是补25号二更的,~~~~(gt_lt)~~~~

  今天的马上写,估计12点前搞不定了,

  明早看吧,么么哒~

  ☆、第五十五章急行军

  第五十五章急行军

  从京城去往济郡,正常要走上半月。

  但济郡受灾时日已久,形势刻不容缓,此前煜王奉召回京,济郡不可无人主事,早朝之上,敬帝便直接命睿王四人翌日出发,先至济郡灾区安定民心。

  又着户部上下,于两日之内备好赈灾钱粮。

  再令京中禁军严阵以待,紧随睿王之后,三日内出行将赈灾的物资钱粮运往济郡。如此一来,既不会耽误朝廷对灾情的响应速度,又可给户部留出充裕时间打点妥当。

  早朝一下,敬帝便又唤了四人一同至御书房单独嘱咐。

  阮婉记得二月出使长风送亲至前,敬帝也在宫中单独召见过她和姜颂其、邵文槿,大抵做些出行前的必要交待。譬如,事分轻重缓急,如何分工顾及,若遇有突发事端以何人主事等等。

  屏退四围,敬帝将济郡各级官吏上报的奏章拿出让几人查阅,字数和篇幅都不多,简要描述了灾情和近况,用笔却极其凛冽,“人畜死伤无算!”

  阮婉才知济郡灾情到了何等严重程度!

  大殿之上,敬帝是顾及煜王颜面和朝纲稳定,才会一语带过,根本言及不到百分之一。

  阮婉虽然不懂朝堂政事,但却知晓天灾和战祸的本质区别。

  大凡战祸,总有源起祸端,祸端得平,则民生亦稳。

  而所谓的天灾,譬如江河决堤,地龙翻身,灵山滑坡等等,虽为天灾,却被世俗归结于“人”祸。

  唯有帝君不仁,德行不匹,上天才会降下灾难以示惩戒。

  倘若灾情过重,还需皇帝亲自下罪已诏,广开言路,针砭时弊,并承诺广施仁政,宗庙祈福还愿数月,才能平息天怒人怨。若是换作时局不稳之时,遇有乱臣贼子借机滋事,亦或是有志之士揭竿起义,王朝覆灭也在情理之中。

  是以天灾可大可小,也可能是动荡开始的□□!

  煜王此次确实闯下不小祸事!!

  从二月里,敬帝命煜王督修水利开始,事关济郡的奏折将近百余本,阮婉大致浏览下来,眉头越锁越紧,心中骇然不言而喻。

  起初时候,都是捷报,大多为煜王歌功颂德之词,到了三月里才初现端倪。

  春汛提早,水位渐长,虽不危及水利,仍需警惕。诸如此类,煜王也遣人上堤巡视警醒,到了四中下月,水势回落,就掉以轻心。

  彼时段涛便有上书,应趁四月水位回落,大兴土木,加固河堤,并酌情按工程进度提高堤坝高度。煜王阅过批复,当时并未采纳。

  段涛此人,家中三代都精于水利。

  济郡的水利,段涛的祖父一辈便参与其中设计修建过,按照当时的条件,堪称牢固之作,而后几十年来,虽然沱江时有洪峰险情,但济郡一直是最安稳的一段。

  请收藏:https://m.hhttr.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